第812章
第812章
看似一篇无关紧要的报道,位置也不靠前,但背后是牵扯到很多部门的一盘大棋。
在唐植桐和丁辉看不到的地方,已经开始有人为这盘大棋做着各种准备,就等着王八入瓮了。
每个国家拥有核弹的数量一向是该国最核心的机密。
就眼下来说,白头鹰的核弹数量已经达到了恐怖的两万余颗,而毛熊只有1500颗的样子,英子不会低于200颗,老法就算了,今年2月份才试爆成功,数量最多也就两位数。
国内有关部门正是基于对这些数据的了解,才会在协商后放出消息,准备用谈判的方式解决此次泄密。
毛熊哥昨天派出的人一直没有消息传来,正当再找人上门试探时,他们今天一早就从二流日报看到了有关超级磁铁的报道。
没错,使馆的毛熊哥也是要看国内报纸的,除了一些众所周知的职能外,他们私底下也会承担情报搜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发展线人及从公开渠道搜集。
报纸、广播是目前最重要的重要时政信息的获取渠道,电视要稍微差一点,但他们晚上也看,反正耽误不了多长时间。
一看到报道,毛熊哥就知道这是明牌了,此时再找人试探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于是以最快的速度将报道翻译过来发了回去。
相关部门很快就接到了毛熊哥那边想接触的意愿,对此,国内并不意外。
虽然玉米投手此时很亲美,但还没有被忽悠瘸,对于看家的玩意不会像二毛似的全拆掉,这时候他恨不能家里堆满这玩意,因为这东西代表着话语权,谁家多,谁的底气就足,说话嗓门就大。
虽然丁辉没有透露秦某人向什么人泄露的超磁,但唐植桐以过来人的知识储备,猜到很大可能是毛熊哥。
英子的可能性也有,但不高。
唐植桐压根没想过将超磁用在铀235的收集上,只是从朴素的角度去分析,现在与中国建交国家里,毛熊哥实力最强,英子虽然还在日不落的余晖里,能算个老牌列强,但眼下两国并不算真正建交,只是“代办级”关系。
所谓“代办级”是两国关系中最低的一个等级,通常用于表示两国关系的紧张或冷却,可以视为是一种缓冲状态,用于观察后续发展。
用人话来说就是吃饭缺个买单的都不带叫“代办”去买单的那种关系,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意思,所以英子的记者才会在前阵子蹲拍纪念碑前点灯,并解读为百姓不满。
从科委回押运处的路上,唐植桐将毛熊哥和英子想了一个遍,想来想去,同样认为无论秦某人倒向的是哪一边,自己家人的安全问题都不算大,归根结底还是现在的街坊相处模式,都太熟了,来个鬼鬼祟祟的陌生身影,估计还不等他做什么,联防治安员就得了信上前盘问了。
同时唐植桐也庆幸是处在这个年代,秦某人只能通过最原始的方式透露消息,若是等梅地亚建起来,秦某人只要往梅地亚一坐,什么消息都能卖出去,说不定还有人主动上前搭讪呢。
到时候,最被动的反而成了自己这边,还不等察觉,估计家底就已经被查清楚了。
想了一路有的没的,回到押运处的时候,唐植桐在门口停留了一下,将马薇的意思转告了门卫。
“谢谢唐科长,刚才陈大姐过来已经跟我说过了。”门卫此时已经没有了上午的忐忑,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
“那就好,安心工作吧,以后我们的安全可就交给你们了。”看来门卫没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除了委托自己,还跟陈大姐说了这件事,唐植桐笑笑,客套两句才进了大门。
此时正是中午吃饭时间,方圆从食堂打菜出来,招呼着唐植桐一块进餐。
唐植桐没有拒绝,回到财务科拿上自己的饭盒,跟着方圆进了他的办公室。
“上午没顾上仔细聊,下面情况怎么样?”方圆一边吃着饭,一边问道。
“情况不乐观,虽然也有生产队存粮多一些,但还是缺粮的更多。
我跟着吃了几次大锅饭,七成野菜,三成杂粮,杂粮还是发霉的那种。
说实话,要不是饿极了,我真下不去口。
今年的夏收也不一定有往年好,有的麦田已经开始变黄,估计这几天就得收,也有些长势好一些的,但不多。
相比起来,还是咱市区生活在蜜罐里。
这窝头,以前的时候我还嫌弃是粗粮,现在怎么看怎么可爱,我都恨不能抱着窝头睡了。”
唐植桐说罢,大口啃了口窝头,那模样犹如在吃山珍海味一般。
“唉,我听说上面有降低城市居民定量的想法,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执行。不过咱市局沾了农场的光,到时候能补贴给职工一些。”方圆听完叹口气,对此并不是很意外。
“我也听说了,迟早的事。除了粮食,估计肉票也得跟着减,库存已经不多了。”唐植桐对此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跟方圆共享着自己从顾勇那听来的信息。
“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方圆摇摇头。
“嘿,熬吧,熬过去就好了。”一年不如一年的歇后语有不少,比如老太太过年、懒汉过年等,王小二过年是小说《迎春》里面的话。
《迎春》1958年初版,用语很直白,符合眼下绝大多数非文盲的文化水平,销量一路看涨,不知道作者能拿到多少稿费。
方圆认同唐植桐的话,但他上有老下有小,很多东西有钱也不一定买到,即便是能买到,他那点工资也不够看的,于是问道唐植桐:“你刨蠽蟟螝有什么秘诀吗?”第812章
“你费那事干嘛?我家里还有,明天给圆哥,不对,我明儿开会,今晚我给你送过去。”唐植桐哪刨过什么蠽蟟螝,只是听社员那么一说,自己临时拿来糊弄马薇的,没想到方圆当了真。
<divid“pf158121“dataformat“audio“datalazy“fal色“>
“不用,有点吃的不容易,你别跟散财童子似的往外分。跟我说怎么选地方,我星期天去试试运气。”方圆连连摆手,制止了唐植桐的慷慨之举。
“选树多的地方,拿锄头慢慢锄,锄下个四五公分,能看到窟窿,里面八九不离十就会有货。不过,这法子并不保险,有的时候半天都不一定能锄到一个。”唐植桐挠挠头,只能根据蠽蟟螝的生活环境编了个收集方法给方圆。
其实也不算编,因为唐植桐自己真的用这种方式挖到过蠽蟟螝,只不过并不是在眼下的时节,而是在树上知了振膜嘶鸣以后。
方法虽然笨了点,但收获还是不错的,一个下午就能收获三四十个。
“那我回头试试,锄不着不怪你。”方圆听出唐植桐留了个扣子,笑着说道。
“嘿嘿,碰运气,碰运气。”唐植桐听出了方圆言语中的揶揄,脸上一囧,同时自我检讨了一下,脸皮还是薄了点,看看人家内衣,家里的核设施都被炸了,愣是说给了白头鹰一记响亮的大逼兜子,还有用飞机拦截导弹的那位,简直是赢麻了。
吃完饭,唐植桐回到办公室先看了一下周正给自己转寄过来的信。
信是吕丽娴写的,内容不复杂,说她已经开始上班,问了一下保温箱的进展,然后问有没有她能帮忙的地方。
唐植桐没有给吕丽娴回信,而是拿起电话打给了吴海洋:“洋哥!是我,桉子!”
“嫂子给我写了一封信,我这阵子有点忙,今天刚收到。”
“对对,就是关于保温箱的。保温箱已经试制成功了,目前正在测试。等过几天还会再造一台,等完工后我给嫂子送过去,让医院那边也试试效果。”
正事说完,挂了电话,吴海洋笑着摇了摇头:“这个桉子,还避嫌。”
唐植桐不知道吴海洋所想,若是知道,估计得跟他剖心自白了,他真不是觉得不写信给吕丽娴是避嫌,只是单纯懒,不想动笔,因为后面还有要写给唐蓉的一封信,那封信字多,得留点时间、精力。
不过,唐植桐最终还是没能在下午给唐蓉写信,因为这一个星期以来积攒的工作需要处理,核对、贴票、报销一套下来占用了不少功夫。
之前唐植桐只负责签字,大部分工作都是由马薇完成,马薇现在乍一修养,重要性立马就显现出来了。
把工作处理完,已经到了下班时间,给唐蓉的回信只能安排在晚上,好在小王同学这几天正处于休养生息状态,否则唐植桐还真不一定有头脑考虑这事。
高考志愿填报很重要,不亚于第二次投胎,所以唐植桐对这件事很重视。
“想什么呢?”晚饭后,唐植桐坐在书桌前,看着周正撕下来的几页纸发呆,心里在掂量建议堂妹报哪个学校什么专业合适。
“哦,大伯家的唐蓉前阵子给我来信,问我高考填报志愿的事情,我托老师整理了一份,在想到底该建议她报什么学校。”唐植桐挠挠头,有些难以选择。
主要是唐蓉的分数有点尴尬,在东北那片属于一流水准的末尾,清北是肯定够不上的,就连八大学院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不过今年各个高校都在扩招,高考录取率高达111.4,是建国以来录取率最高的一年,只要高中学习不太差,并且家里支持,基本都能有大学读。
唐植桐在正在八大学院和实用性学校之间摇摆,事关堂妹的前途,不得不谨慎。
小王同学凑上来看了一眼周正给出的报考指南,说道:“老师写的很清楚呀,可着能报的报呗,反正毕业后都分配,分配的时候再说单位的事。”
“这不是想着给她选个稳妥些的专业嘛,一个女孩子报地质,到时候整天去野外风吹日晒的,我怕大伯以后埋怨我。”唐植桐笑笑,周正可以只给列举学校、专业,但到了自己这边就得考虑以后的工作了,属于是殚精竭虑、优中选优。
“哪有那么蝎虎,什么专业都有坐办公室的。”小王同学对此却不认同,女大学生少的很,各单位还真舍得给送野外去?即便是送去,也是极少数。
“你觉得电力学院怎么样?”唐植桐指着被周正归类在“浪费分数”那栏的四九城电力学院问道。
四九城电力学院是58年单独分出来的,前身是四九城电力学院,是所中专。
“嗯?没烧啊,怎么说胡话?老师都标注浪费分数了,你还让咱妹选?即便想着以后工作的事,也不能选电力学院啊,铁道学院、钢铁学院哪个不比电力学院好?”小王同学用手背在丈夫额头上试了一下温度,提出了异议。
“我就知道是这么个结果。”唐植桐往椅子靠背上一靠,小王同学的态度代表了这个年代人的认知。
眼下也是有热门院校、热门专业的,铁路、钢铁就是眼下的大热门,工作待遇、社会地位都很高,但唐植桐作为过来人,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迟早有那么一天,这两个行业的发展速度都会出现问题,待遇也会跟着下降,更重要的是这两个行业以后在子女传承的问题上远不如电力。
在子女传承这一块,唐植桐觉得自己可以不用,但既然有机会能上车,肯定还是先上车的,保不齐到时候主动站出来提议禁止近亲繁殖呢。
让唐植桐有些遗憾的是,周老师给出的填报指南上没有烟草相关院校,否则就不用这么纠结了。
“搞不懂你怎么想的,就是报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戏剧学院也比电力学院要好。既然你说考虑工作,我觉这几个倒是挺合适的,当个老师、翻译、画家、演员也不用天天在外面风吹日晒雨淋。”在小王同学看来,丈夫建议堂妹报考电力学院属于不靠谱的建议,保不齐后面就会落埋怨。
“嗯,我再想想。”唐植桐抱着头揉揉太阳穴,信息差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老师是没有那么好当的,等唐蓉毕业,正好赶上起风,保不齐就会成为臭老九。
翻译也不行,因为与外面的人打交道,很容易被扣帽子。
画家嘛,唐植桐觉得还是算了,这行业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仿佛不画点不穿衣服的就不是艺术了似的。
演员就更甭想了,现在还是人民艺术家,等以后那环境比粪缸好不了哪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