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和流言是两种大杀器。
譬如宫颈糜烂只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生理现象,但这个命名词会被误认为属于腐烂性的炎症,从而遭遇心理恐吓。
如果遭遇无良医生,这便会没病当有病治疗,从而花掉大量钱财,甚至没病弄出病症。
又譬如谣传某某产品使用后有可能致癌,亦或某种成分超标,选择断章取义下结论,一场流言足以让一个产品直接毁灭。
世上永远是普通群体居多,这些人没那么多时间也没能力去分辨真实,只能听风就是雨。
一个接受知识教育的社会都是如此,更无需说大汉王朝这种连学宫都处于营造状态的社会。
“你也没办法?”
新帝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张学舟同样束手无策。
如果有什么及时雨的操作,那些祸害人的案例早就消失了。
造谣很容易,引动跟风反应也很容易,但想将辟谣效果达到同样程度几乎没可能。
张学舟确实没能力解决豆腐命名和流言的问题。
甚至于涉及腐烂这种因素还与他们有一定关联。
这或许也被动让淮南王没那么抵触,从而达到了新帝要求对方公布白肉丹方的目的。
“人家不愿意吃豆腐,我总不能硬塞他们嘴里去”张学舟摇头道。
“说的也是!”
新帝点点头。
让人转变观念的难度很高,毒蛇也有三两肉,吃毒蛇的人很少,腹痛致死的豆子变成食材难于被大众接受。
而马料在食材中无疑是很低端的一环,人不会和狗抢骨头,也不会和牛马抢食。
新帝想象中美好食物人人爱,迅速以野火燎原之势在大汉王朝蔓延终归是一种想象。
“但……”
“但什么?”
“有一些人是可以硬塞的!”
张学舟迟疑了两秒才开口。
新帝刚开始还有几分茫然,等到后面则是忽地回神了过来。
普通群体不吃豆腐,但还有一些群体会不得不吃豆腐。
比如欠缺选择的囚犯,比如犯罪家属人员子女,甚至于吃豆腐可以作为一项惩罚。
事实会胜于雄辩,若这些人吃而不死,并不会腐烂身体,甚至吃得白白胖胖,流言或许就会不攻而破。
当然,坏事则是该受惩罚的人并没有获得应有的惩戒,反而会吃得饱吃得好。
这种选择让新帝有些患得患失,而且他不觉得囚犯或者犯罪官员吃豆腐可以产生推广的效果。
“难道以后有官员犯错,朕就赐他一盘豆腐?”
新帝只是想想那种画面,他就觉得这确实不成体统。
可若让他破除流言,让普通大众接受,甚至传遍大汉王朝上下,他也没其他好方法。
“若您实在看不顺眼,认为犯错的人没有受到惩罚,您就赐他们发霉长毛的豆腐”张学舟寻思着淮南测试的情况道。
“吃烂掉的东西那岂不是真吃死了?”新帝愕然道。
“那个还真吃不死!”
张学舟想了想,只觉囚犯和犯罪官员们再怎么吃也不会出现像淮南那种往死里吃的情况。
诸多人连续吃半个月都没死,张学舟不觉得吃十斤八斤烂臭豆腐就死了。
“你的意思是说豆腐好的能吃,坏了也能吃,霉变长毛烂掉也能吃?”新帝迟疑道。
“我觉得是这样”张学舟点头道。
“世上哪有这样的食物”新帝听得连连摇头道:“你莫要出这种馊主意!”
“烂掉都吃不死算他们命大,吃死了就算是警告民众豆腐只有烂掉才不能吃”张学舟道。
“你这么说似乎也有道理,那些要砍头的就适合吃烂豆腐毛豆腐臭豆腐”新帝咬牙道。
“说的是!”
偏殿中的两人对视一眼,一时间不免也面面相觑,只觉将豆腐作为刑罚推广似乎还真有可能行得通。
豆腐让人畏而远之,但看热闹也是人的天性。
如果知晓有什么囚犯砍头,很多人都会去凑热闹。
若知晓囚犯们砍头变成吃烂臭豆腐,这种事情的轰动性很可能更强。
“一次吃烂臭豆腐不死,那就来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次数越多,引发的轰动效应也就越大”新帝低语道。
如果有什么人被赐鸠毒,可以一杯接一杯喝个不停,哪怕是赐罪的帝王也会觉得这种人不该死。
等到死刑犯连续吃二十次三十次甚至一年半载的烂臭豆腐没死成,再愚蠢的民众也会反应过来食材是安全的。
“真吃不死?”新帝再三求证道。
虽说张学舟的提议有反向提醒的作用,但真正要发挥巨大的影响,新帝觉得最好还是吃烂臭豆腐死不掉。
如果真做到了那种程度,这就是天选的完美食材,什么方法都挡不住豆腐被世人接受。
“我觉得吃不死”张学舟思索再三才道:“不然我再做一次豆腐,看看烂掉长毛后的情况,我自己也吃一些辩证看看结果!”
“你别乱来”新帝听后心中猛地一跳连连摆手道:“你在这儿做豆腐没问题,你别自己吃,我到时给你送死囚来测试!”
“行!”
张学舟点点头。
什么测试都抵不过实验室研究。
张学舟觉得这一趟回北热河后可以顺道做一做豆腐的数据测试,看看豆腐长毛发霉后到底是什么成分,而这些成分又是否蕴含危害普通人身体的因素。
从淮南王那儿的测试来说,豆腐这种食材确实太完美了。
在这个测试上,张家庄人几乎是拿生命做了论证。
从煮熟的豆汁到水豆腐,再到挤压水分的硬豆腐,再到油炸豆腐,又到长毛的臭豆腐,最后到腐烂的豆腐,种种测试下没有谁因为吃豆腐死掉,最多是吃多了恶心。
豆腐已经超出了常规食材太多,几乎没有什么食材经得住这种极限测试。
而且豆子能存储两三年,这意味着一年四季都能吃豆腐。
别说这项技术用在大汉王朝具备深刻的社会影响,哪怕是现实世界这种粮食资源充足的社会也会欢欣雀跃加入一种新食材。
张学舟做对照测试还真不是心血来潮应付一下,而是他认为这件事情有意义,甚至对现实社会都可能具备一定的战略意义。
命名和流言对新生事物会产生毁灭性的影响,但豆腐似乎完美到无懈可击。
豆腐自身有足够的完美,也就会强大到抵御一切不利。
在新帝和淮南王在豆腐的争夺战上,张学舟觉得新帝最终必然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