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小说
前排一众领导的心情,此时几乎已经飞上云霄。
“好!非常好!”那位总装备部负责人更是直接表态,“后续一切测试资源都将优先保障你们高超音速项目组,需要什么,直接打报告!”
紧接着,又关切地问道:
“这种武器对于发射载具有没有特殊要求?是否需要协调,或者改装专门的空中平台用于发射?比如轰6的最新改进型?”
说完看向旁边的郑良群。
这个问题很实际。
空射高超音速武器需要强大的载机平台。
看图上“驺虞”的尺寸,长度大约有9米多,战术飞机显然没指望携带。
但郑良群此时已经看出了一些端倪。
“驺虞”的设计图上,除去两侧腋下非常明显的冲压发动机进气口以外,飞行器背部还开了一个看上去似乎是可闭合的进气道。
而这么个体量接近歼5的东西,无论如何用不到三台冲压发动机提供动力。
再结合之前刑牧春介绍“凌霄1”时那若有所指的表态——提到“可选择由电池供电”和“拆掉磁流体发电设备”。
他突然有了一个大胆但合理的猜想。
于是,紧跟着总装备部负责人开口。
“刑副总师,我有一个问题。”郑良群指着屏幕上的“驺虞”模型,“这……到底是不是一枚导弹?”
台上的刑牧春闻言,露出了一个神秘的笑容。
然后,第一次给出了个模棱两可的回答:“是……但也不完全是。”
他操作模型旋转特别标注了背部那个可闭合的进气道区域:
“‘驺虞’的原始设计包含了两台凌霄2型双模态冲压发动机,按照这个构型,它需要由一架大型轰炸机进行挂载发射,经过火箭助推到达至少1.8马赫的速度后,启动冲压发动机的亚燃模态进行自主飞行,最终进入高超音速。”
这当然是最稳妥、也是大家认知中最可能实现的方案。
但既然说的是“原始设计”,那就显然还有“不原始”的设计。
果然,刑牧春话锋一转:
“不过,常总在原型机设计阶段,就预留了足够的空间和升力冗余。这里,”他再次指向背部进气道的位置,“可以额外容纳一台航空发动机,比如我们成熟的涡喷14改型……”
这个天马行空的方案惊呆了所有人。
包括早有预感的郑良群在内。
“在这种情况下,‘”
刑牧春又调出一张全流程飞行包线图,介绍道:
“驺虞’可以自行滑跑起飞,依靠涡喷发动机加速并达到亚燃模态的启动条件,然后关闭涡喷和背部进气道,启动冲压发动机……从而实现从地面开始的,全过程自主运行!”
会场里响起一片吸气声。
好像温度都因此升高了几度。
自行滑跑起飞的高超音速飞行器。
这概念比空射型还要激进得多!
而且,既然要“自主起飞”,那显然不可只用一次就拉倒了。
“只是,原型机的体量实在有限。塞进去一台涡喷14之后,燃料舱空间就会被大幅压缩,导致有效飞行时间缩短。而且,增加的重量和阻力也会影响最大飞行速度的上限……因此,具体采用哪种方案进行首飞,尚未最终决定。”
刑牧春随后也坦诚了技术难点,但似乎已经无人在意这部分内容了。
所有人,似乎都还沉浸在刚才的第二个方案当中。
从郑良群个人的角度而言,他当然也更倾向于第二种方案。
虽然激进,但也绝对先进。
甚至先进到了有些黑科技的程度。
而且,这种方案下的“驺虞”将会从一枚导弹变成一架飞机!
应用范围更广、发展潜力更大,战术灵活性不可同日而语。
再说飞机嘛……无论如何都是空军负责管的。
当然,即便排除军种元素,他也相信旁边众多同僚的想法都跟自己一样。
但想法归想法。
高超音速项目早已上达天听,有关这种发展路线级别的决策,涉及到巨大的资源投入和风险权衡,并不是他这个级别能够轻易拍板的。
因此,尽管内心澎湃,郑良群也只是微微颔首,并未立即表态。
整个会议室内也反而有些冷场。
大家都在消化信息,权衡利弊,或者等待更高层的指示。
就在这时。
会议室最靠前、紧邻讲台的那扇门突然被轻轻推开,顿时吸引了几乎所有人的注意。
出现在门口的,正是今天并未出席的常浩南。
手中还拎着一个黑色加密公文包,身后跟着两名警卫。
显然是刚刚赶回来。
他没有任何寒暄,直接大步迈上讲台。
刑牧春立刻会意,把话筒前的位置让了出来,退到一旁。
常浩南站定,目光扫过台下的听众:
“很抱歉打断各位,但今天的行程结束比预期更早,而且……还有一项重要的决定需要在此宣布。”
实际到这个时候,很多人,包括郑良群在内其实都已经猜到了所谓“决定”的内容。
肯定是关于“驺虞”原型机的方案选择。
只不过,没人敢去猜最终的结果。
会场内落针可闻,所有人都屏息凝神。
常浩南缓缓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个档案袋。
打开之后,从里面抽出一张文件纸:
“经综合评估和技术可行性验证,‘驺虞’原型机项目,将采用02号‘全自主方案’进行生产和测试。同时保留空射方案作为技术备份,以及未来衍生型号的发展基础。”
话音落下。
短暂的寂静之后,现场顿时响起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郑良群、张新平、总装备部负责人等前排领导率先起身鼓掌。
全自主方案!这意味着华夏将拥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能够独立起飞并达到高超音速的飞行平台!
其战略意义和未来的发展空间,远超一枚威力强大的导弹。
报告会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但几乎没有人立即离开。
人们纷纷上前,与常浩南及项目团队核心成员握手表示祝贺,并再次强调了全力支持的承诺。
一直等了半个多小时郑良群才终于等到人群稍散。
他找上了刚刚与总装备部负责人谈过话的常浩南。
“常院士,恭喜!”郑良群由衷地说道“这个决定太重要了!”
“是啊。”常浩南微笑着回应,“能一步到位得到认可,我也有些意外。”
以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自然有不少家长里短可以聊。
几个来回之后,郑良群斟酌了一下,还是忍不住问道:“常院士,今天……您去参加的那个会议,是不是就是为了最终拍板这个‘驺虞’的方案?”
常浩南闻言愣了一下,接着报以一丝神秘而沉稳的微笑。
“嗯……确实是重要议题之一。”
他微微停顿没有否认,但也并未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