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第1594章 “驺虞”原型机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科幻>>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列表 >> 第1594章 “驺虞”原型机

第1594章 “驺虞”原型机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6日  作者:十月廿二  分类: 科幻 | 超级科技 | 十月廿二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其他小说


一个月后。

怀柔科学城,风洞试验中心。

作为全华夏最顶级、也是保密程度最高的空气动力学研究基地之一,这里的常驻工作人员数量并不多,且日常都处在半封闭状态下,因此一般都较为清净。

只有在密集转运设备物料等少数情况下,才会有较多车辆往来而且也多数都是货车。

然而这一天,试验中心的气氛却比往常热闹许多。

从晨曦初露开始,便有十几辆车陆续抵达中心主楼前面的小广场。

林林总总,足足下来了四五十号人。

虽然着装全都平平无奇,周围也没什么绚丽的盆栽彩绘和标语,但是从举手投足间的神态,以及其中有大约一半都像秘书或者警卫的阵势来看,今天的场面恐怕小不了。

实际上,这是华夏高超音速武器研制项目组进行的一次阶段性汇报。

但即便是参会人员,大多数也没有得到更详细的信息。

当然,没通知,不代表没猜测。

华夏的双锥体和滑翔式高超音速武器都已经结束技术探索阶段,转由航天科工集团负责后续的具体型号研发,不太可能再由风洞试验中心做什么进度汇报。

所以,大概率是高超音速技术路线中最后、也是最难啃的一块骨头——吸气式高超音速飞行器,取得了某种形式的突破。

郑良群到的不算晚,但是跟装备发展中心的张新平主任在外面聊了一会天,所以当他们走进会议室的时候,多数姓名牌后面都已经坐好了对应的参会者。

二人的位置都在第一排,空在那里非常显眼。

不过,就在郑良群快步往会议席走去准备入座时,视线却捕捉到讲台旁边给乙方准备的长条桌上,并没有项目总师常浩南的名牌。

位于最中间的就是两名副总师,刑牧春和姜宗霖,还有一位后面才被调上来,负责接替姜宗霖工作的李敏。

郑良群又瞄了眼下面的听众席。

发现位于前排最中间的是总装备部的负责人,左右两边则分别是张新平和他自己,同样看不见常浩南的名字。

他抬手看了眼时间,发现距离报告会开始还有几分钟。

犹豫片刻之后,他干脆来到讲台旁边,找上了相对熟络的刑牧春。

“老刑。”他低声开口,“常院士呢?怎么没见名牌?”

刑牧春这会儿正在调试PPT,转过头才发现身后站着个人,又定睛一看,发现是郑良群。

“哦,本来计划是由常总亲自担任主讲人的。”他放下翻页笔,回答道,“但上周突然接到通知,说是今天有个更重要的会议,所以只能我来上台了。”

姜宗霖是风洞专家而李敏则是半路才接手总体工作。

所以常浩南不在的时候,基本就是由刑牧春主持日常工作。

“郑参谋长放心,”他以为郑良群是担心报告的效果,于是宽慰道,“讲稿和PPT全都经过常总亲自审核,汇报内容不会有任何变化。”

实际上,郑良群本来也不怎么担心汇报的事情。

毕竟今天并不涉及到任何决策,别说刑牧春一个副总师,就算来个普通高工也没什么区别。

他只是觉得有些奇怪而已。

于是再次回头看了眼身后的听众阵容。

四总部之一的一把手亲自出席,加上两个军兵种代表。

要说比这个场合更重要、规格更高的……

那恐怕就要涉及到最高决策层了。

想到这里,他决定不再多问,随后留下了一句“辛苦”,便转身径直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汇报很快开始。

现场出席的二十多个人都不是第一次接触高超音速武器项目,所以刑牧春也直接省去了冗长的背景介绍环节,直接从双模态冲压发动机领域所取得的理论突破开始。

“在常浩南院士的带领下,项目组于一年半前,已经在理论上彻底攻克了冲压发动机在亚燃与超燃模态之间稳定、高效、可逆转换的核心难题。”

刑牧春的声音沉稳有力,伴随着PPT上复杂公式与流场模拟图的切换,最后停留在一张极具冲击力的照片上。

然而,所有目光都不约而同地聚焦在它那异常夸张的长径比上。

“各位看到的额外长度属于配套的磁流体发电装置,为冲压发动机提供辅助电力支持。”刑牧春适时解释道,“当然,如果选择使用高性能电池组供电,这部分可以移除,恢复其更为紧凑的形态,大约4.75米左右。”

台下的郑良群听到这里,笔尖在笔记本上轻轻一顿。

他不懂具体技术,但对方的说法似乎非常奇怪。

无论如何,高性能电池组都应该是供电首选才对。

但他没有打断,只是将这个疑问暂时按下。

刑牧春的激光笔随即指向屏幕上一条“凸”字形曲线:

“截至去年7月,‘凌霄1’已经在模拟条件下成功完成了从1马赫至14马赫启动和工作测试。”

他特意强调了“模拟条件”几个字:

“测试结果表明,在马赫数1.6至12.5的区间内,发动机均能保持可用的工作效率。其性能最优区间可在5.5至9马赫之间灵活调整,以适配不同的飞行器前体设计……”

“这……这性能指标已经非常接近实用要求了吧?”

听众席中,一位专家忍不住低声插话。

因为大家都穿着便装,姓名牌的位置又低,郑良群一时间有点认不出对方是谁。

不过,这句的话却道出了在场许多人的心声,会场内响起一阵轻微的赞同低语。

刑牧春脸上却露出一丝苦笑。

他点击鼠标,屏幕切换成一组温度分布云图,核心区域的亮红色触目惊心。

“单从性能数据看,确实如此。”他的声音凝重起来,“但凌霄1长期受制于内部散热问题……虽然已经尽最大努力建立了内部冷却通道,但仍然无法完全消除热量累积。”

气氛瞬间冷却了不少。

没有人在这个时候接话。

但大多数人的眼神中几乎都透出同一个问题——

不是已经测试过了么?

刑牧春知道,自己刚才的强调恐怕没有起到效果。

只好解释道:“JF14风洞每次测试的实际时间不超过200毫秒,而且可以对被测装置进行预先冷却,所以尚可承受,但工程验证机的单次工作时间最短也不会少于10分钟,单靠原有设计根本无法满足飞行要求。”

终于,听众席上出现了一阵低沉的讨论声。

“所以,你们这次取得的突破……就与热管理有关?”

张新平提问道。

“没错。”刑牧春说着轻点了一下鼠标。

一张高倍显微照片瞬间占据了大屏幕。

照片上呈现的并非光滑表面,而是一片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形似某种爬行动物鳞片的奇特结构。

看得人头皮微微发麻,甚至感到些许别扭。

“常院士近期联合一个华科大团队,研发并验证了一种全新的高辐射率耐温涂层材料。”刑牧春把红色光点指向屏幕,“而各位眼前看到的,就是该材料涂敷后进行测试时形态。”

他话音未落,台下已有人忍不住小声交流:

“这工艺……看着有点糙啊?疙疙瘩瘩的。”

“倒也未必……看比例尺,这显微照片放大了不少,实际样品面积可能很小只能用手工涂敷,能弄成这样已经不错了……”

“就是,有用就行……”

这些议论的声音很小,即便是郑良群也只能依稀听见,刑牧春显然不可能捕捉到。

但他显然对此早有准备,指向屏幕解释道:

“这并非涂敷失误,而是我们针对材料特性进行的主动设计优化。”

“硅硼基隔热材料本身性能卓越,但存在刚度高、脆性大的固有缺点,在复杂热循环下极易开裂、剥落。”

刑牧春放大图片的一角,展示鳞片间的搭接结构:

“所以,我们采用硅溶胶作为溶剂载体,以MoSi2为辐射剂,硼硅玻璃为粘结剂,最终制成了这种具有宏观柔韧性的鳞片状涂层体系……经过严格测试,其抗接触损伤能力、抗热震性能以及抗弯曲强度,都有非常明显的提升。”

一直沉默聆听的郑良群中将,此时第一次开口。

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会场:

“刑副总师,这是否意味着,实用化的双模态冲压发动机,将很快成为现实?”

他的问题,问出了所有人心中的期盼。

刑牧春稍微停顿了半秒钟,然后轻轻点头。

“是的。”

回答越短,含金量越高。

区区两个字宛如一道霹雳,击中了听众席上的所有人。

甚至让大家忘了说话。

会场内一时陷入了有些突兀的寂静。

但对于刑牧春来说,这才是个开始。

“体量和总体结构与凌霄1基本相同,但制造规格更高的凌霄2工程原型机已经进入设计尾声,只等新型隔热材料的产量到位就可以启动生产。”

他进行了一个简短的总结,然后再次切换了大屏幕上的画面。

“凌霄1”发动机的复杂结构图隐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新的、充满未来感的3D设计图。

宽扁的机体,流畅地融合了无尾翼布局,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前体——

并非传统的单一锥体,而是两个精巧的乘波体以一定间距并列构成,仿佛一对收拢的羽翼。

图片右下角写着它的项目组内部代号。

“驺虞”。

“常院士亲自领衔设计的吸气式高超音速飞行平台。其前体气动布局与‘凌霄2’发动机高度一体化协同设计,确保在宽广的速度域内保持最优性能。”

这一次,刑牧春自己的声音都因为激动而微微发抖:

“根据目前进度,预计在2014年内,‘驺虞’的工程原型机即可完成总装,进入试飞准备阶段!”


上一章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目录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