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马车在一座官署前停下,苏威一眼便看见上面的牌子,‘晋王府资政堂。’
一名三十岁左右的官员出来迎接,张云秋介绍道:“这位便是资政堂录事参军,叫陆弘宇,有五名手下,专门负责资政堂日常事务,整理记录议事文书等等。”
张云秋又给他介绍苏威,陆弘宇肃然行礼道:“久闻老相国盛名,今日得见,学生三生有幸!”
苏威立刻对这位陆参军有了好感,他捋须笑道:“晋王殿下说,再过两天就是资政堂议事?”
陆弘宇点点头,“我来给苏公安排一下!”
苏威跟随他走进圆型议事堂,陆弘宇给苏威安排了专门的位子,放上名牌,又取出一个很大的皮袋,里面是一套紫色官服、官帽和资政玉牌,另外还有一份后天要讨论的议案草稿,这属于比较绝密的文书了,上面有绝密字样。
这种仪式感给足了苏威面子,苏威一颗心终于放下,资政真不是闲职,而是最高级别的幕僚官。
陆弘宇笑道:“后天一早,晋王府马车会来府上接苏阁老。”
苏威有点尴尬,他还没有专门的府宅呢!
张云秋微微笑道:“都已经安排好了,我马上会带苏公去官宅看一看。”
两人又坐上马车,苏威又忍不住问道:“俸禄待遇之类,张使君知道吗?”
张云秋点点头,“按照朝廷制度,官员俸禄分为禄米、土地、俸料三部分,从三品亲王傅禄米每年三百六十石,我们这里也一样,但还会有不少别的东西,比如羊、绵、时令蔬果和特产,还有冰炭之类。
土地没有,但俸料要比朝廷高得多,亲王傅每月俸禄两百贯,资政补贴每月百贯,实际上苏公每月有三百贯的收入,至少是朝廷的三倍。
另外还有十亩官宅一座,官船一艘、官车一辆,护卫二十人。”
苏威心中欢喜,虽然没有土地,但每月三百贯的收入足以让他很舒适的养老了。
次日一早,阴世师抵达了京口,刘文静亲自到码头迎接阴世师。
阴世师惊讶地望着码头上的很多大象,笑问道:“刘长史,这些象哪里来的?”
刘文静微微笑道:“这些大象都是从建安郡过来的,之前协助疏浚运河,运河完成后,就留在各个港口装卸货物,这些大象很聪明很能干,给港口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骆驼其实也不错,当年殿下从河西带走的骆驼还在吗?”
刘文静点点头,“还在,主要在山区运送物资。”
刘文静带着阴世师一行进城在迎宾驿馆住下,对他道:“下午殿下要接见阴相国,明天开始我们谈正事!”
阴世师低声问道:“谈判方案晋王殿下接受吗?”
刘文静笑道:“原则上可以接受,但细节要详谈!”
“我明白了!”
下午,萧夏接见了老部下阴世师,又让刘文静安排酒宴给阴世师一行接风洗尘。
次日上午,双方的谈判正式拉开了序幕。
朝廷谈判主使是阴世师,副使是礼部侍郎段文敬,而江南道的谈判主使是尚书行台令刘文静,副使是行台司马张亮,这只是张亮名义上官职,他实际职务是情报司通判。
阴世师缓缓道:“想必总管府也看到朝廷牒文了,攻打高句丽的战事已经结束,当时的一些临时措施也会逐步清理,一些政令也会完结,当时为了方便水军,朝廷将东莱郡划给了晋王殿下驻军,当时就说好三年期限,到今年就要结束了,朝廷要收回东莱郡,还齐郡、北海郡和高密郡也会一并收回,当然,考虑到晋王殿下的贡献,我们也会给予一定的补偿,天子同意把襄阳郡划给江南道总管府管辖,作为撤军的代价,希望这次我们能达成一个圆满的协议。”
刘文静肃然道:“东莱郡对我们非常重要,原因是我们还要控制高句丽,我们在原高丽句的都城平壤城驻军一万人,我们必须要实施支援,进行后勤补给,否则高句丽会重新挥师北上,将失地夺回,我们可以把东莱郡的吏权和财权交还给朝廷,但驻军权我们依然要保留,这一点请天子和朝廷理解!“
这个理由很强大,阴世师一时语塞,事先完全没有想到,也没有应对方案。
半晌,阴世师道:“看样子我要向朝廷和天子汇报,还有什么细节请提出来,我一并向天子汇报。”
刘文静取出一份名册道:“还有十几名官员,希望朝廷能调到江南来任职。”
阴世师接过名册,基本上都是匠作监的官员,包括匠作少监何稠、匠作监主簿李春,太史局司历刘焯,太医博士巢元方,算学博士王孝通等等,一共十三名官员。
阴世师点点头,“我会一并向朝廷汇报!“
结束了当天谈判,阴世师以鸽信的方式,将晋王的要求发给了朝廷.
次日上午,虞世基便匆匆来向天子杨广汇报。
“陛下,这是阴相国和江南总管府府谈判,对方提出的方案。”
杨广看了看内容,缓缓道:“对方要保留东莱郡支援辽东,相国怎么看?”
“陛下,辽东朝廷能收回来吗?”虞世基问道。
杨广没有吭声,半晌摇摇头,“管理辽东需要用水军战船,还是交给晋王管理吧!”
“那这样的话,江南道总管府要东莱郡的驻军权,陛下可以可以答应吗?”
杨广点点头,“把东莱郡的吏权和财权拿回来,驻兵权可以给他们,但仅限于东莱郡,齐郡、北海郡和高密郡必须无条件全部交还给朝廷。”
“陛下,还有十几名臣子呢?”
杨广对这些技术官员并不是很看重,他沉吟一下道:“除了何稠,其他十二名官员可以调去江南,何稠问他本人的意愿,他如果也想回江南,朕成全他,另外,既然朕同意放人,那襄阳郡的吏权,朕不给晋王。”
何稠年约六十岁,身材瘦小,极为机敏能干,巴蜀人,从小在江陵长大,南梁灭亡时,随着工匠百官一起被掳去了长安,他以卓越的天才得到了天子杨坚的器重。
到了杨广时代,杨广更重视大匠宇文恺,尤其第一次攻打高句丽时,因浮桥事件得罪宇文恺,又被云定兴案子牵连,降为匠作少监。
虞世基来征求何稠的意见,何稠沉吟半晌道:“天子是希望我去,还是希望我留下!”
虞世基淡淡道:“天子让你自己决定!”
何稠明白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就是天子的态度。
想到自己得罪了宇文恺,日子也难熬,离开南方三十多年了,现在终于有这个落叶归根的机会,自己为什么不抓住呢?
“我去!”何稠果断作出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