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人生0263【陈十亿与成功学】_宙斯小说网
当前位置:宙斯小说网 >>都市>> 重启人生 >>重启人生最新章节列表 >> 0263【陈十亿与成功学】

0263【陈十亿与成功学】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5日  作者:王梓钧  分类: 都市 | 都市生活 | 王梓钧 | 重启人生 
全国高校开学之初,新东方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了。

陈贵良拿着上学期的《大学英语》课本,一边装模作样准备复习补考,一边想着要不要去新东方报个班。

这学期无论如何得把英语四级过了!

能不能拿到毕业证还另说,主要是传出去太特么丢人。

“唉,我高三咋看进去的英语书?居然还每天背25个单词。”陈贵良感慨不已。

看了一阵单词,陈贵良把英语书扔到旁边。

他拿起纸笔,开始给去年资助的贫困儿童回信,同时又给今年资助的孩子们写信。

两批加起来,总共资助了13个。

都是学习优秀但家庭条件不好的,资助一个也花不了多少钱。

这年头还需要有人资助,再过十多年就没必要了。只要愿意学习,肯定不愁学费。

现在却是真有很多学生,因为付不起学费而辍学。

他倒是挺佩服闵文宇师兄,每年暑假都去山区支教。换做陈贵良自己,可没有那种毅力坚持下去。

“陈贵良,你这个学年的课程还没选好?”元培班的小组长发来短信。

龙翔师兄已经毕业,并且保送研究生,现在陈贵良没有辅导员。

都大三了,也用不着什么辅导员。

于是他们导师手下的11人,就选了个小组长负责传达信息。

陈贵良说道:“选好了,我发电子邮件给你。”

“还没确定专业方向?”

“先混着吧,专业什么的不着急。”

“还是你厉害,一点都不慌。”

大二下学期就可以选定专业,但元培班有一半学生都没选。

现在大三上学期了,同学们开始慌起来。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校内网群组讨论,互相对照看该选什么专业合适。

陈贵良继续做自由人。

而且,大一、大二的必修课,他已经全部学完了。这学期的自由度更大,可以撒着欢的随便选。

历史方向:《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史》。

文学方向:《古代小说研究》。

哲学方向:《西方哲学史(近代)》、《现象学导论》、《宋明理学》。

社会学方向:《中国社会思想史》、《经济社会学》。

政治学方向:《西方政治思想史》、《国际政治理论》。

经济学方向:延续去年的管理类并深入学习。另选抱篮球游泳那位林教授的《中国经济专题》。

他报的经济学和哲学课程最多。

“陈先生,你好。我们到北大南门了。”杨岚打来电话。

陈贵良说:“等一下,我去接你们。对了,叫我小陈就行。”

“那怎么行,还是得正式称呼,”杨岚说道,“你报一下宿舍楼号吧。”

“可以,你们在楼下等着。我去找楼长阿姨和值班宿管,否则你们进不来……”

杨岚每次采访,都跑去受访者的工作或生活场所,一点也不嫌累得慌。陈贵良严重怀疑,她是因为没有正规演播室。

她自己搞了个私人电视台,《杨岚访谈录》放自己的电视台首播,然后再卖给东方卫视等电视台复播。

陈贵良跟宿管商量好之后,发现杨岚团队正在被几个同学围观。

“杨女士你好。”陈贵良也用比较正式的称呼。

杨岚说道:“我们上去吧。”

陈贵良再次表达意见:“你这又是摄像机,又是灯光、收音设备,寝室里根本就摆不开。”

“可以在你寝室门口的过道录,那种访谈场景,观众肯定感兴趣,”杨岚解释着自己想要的节目效果,又笑着说,“等访谈完了,我们还要去你的两家公司拍一组镜头。”

陈贵良只能答应。

上楼之后,他挨个到同层各寝室拜访,如果挡着过道了还请包涵。

同学们都很好说话,还趁着杨岚团队调试灯光和收音,纷纷跑来看热闹顺便聊天打屁。

杨岚很平易近人的样子,一边跟学生们交流,一边对摄像师说:“录一组寝室和过道镜头,自然光就可以,呈现他平时的生活场景。”

又递给陈贵良访谈稿:“陈总可以先看看。有不想谈的话题,我可以临时更改。”

陈贵良扫了一眼:“都可以谈。”

等所有机器都调试完毕,同学们非常自觉的散去。

杨岚对他们说:“只要别出声就行,你们可以自由通过,不小心入镜也没关系。”

她要做一期很特别的节目,因为这期的嘉宾就很特别。

访谈开始,没有按稿子来,一开口就是现挂。

而且一路现挂下去!

访谈稿几乎变成废纸。

杨岚:“我记得老式学生宿舍,每层都有公共区域,用来看电视或者学习交流。你们这栋楼怎么没有?”

陈贵良:“北大的多数老楼都有,但我们这栋楼特别老。寝室里连水龙头都找不到。”

杨岚:“你现在开公司非常成功,会不会觉得住宿条件艰苦?没想过校外租房或买房吗?”

陈贵良:“我怕自己去外面住,就彻底不回学校上课了。我这人没啥毅力,得有一个环境逼自己。至于条件艰苦什么的,大家都能住,我为什么不能住?”

杨岚:“你是留守儿童,从小都这么艰苦吗?”

陈贵良:“还行。”

杨岚:“你好像不想谈这方面。在避讳过去?”

陈贵良:“以前相关报道太多,每次都提这个,我觉得会招人烦。有卖惨的嫌疑。”

杨岚:“这种出身经历,可以博得同情和关注,有人把它当成一项资本。”

陈贵良:“很少有人只存在光明面。一味的卖惨吸引眼球,等哪天被扒出黑料,遭到的舆论反噬会很严重。”

杨岚:“你也有黑料?”

陈贵良:“有,但不算太黑,公之于众也无所谓那种。未来我也有可能做错事,这个谁说得清楚呢?”

杨岚:“你很理智。”

陈贵良:“我是个感性的人,经常特别冲动。但尽量保持克制。我这学期报了《宋明理学》,哈哈,或许可以学学养气的工夫。”

杨岚:“元培班好像可以随意选课。你都选了哪些?”

陈贵良:“这学期选了……”

杨岚:“这些包含中外政治、思想、哲学、经济、社会、文学,你报的课程非常全面。看来你的学习也很优秀。”

陈贵良:“我这样报课,算是非常偷懒的。字节跳动的股东郭枫,他报课程才叫一个厉害。刚开始他主修生物专业,结果报一堆古建筑修复之类的课程。跟我一起开公司之后,他负责字节跳动的技术,才又把专业换成计算机。”

杨岚:“很有趣的一个人,我下次再去采访他。你觉得元培班这种自由度,对你的成长和事业有什么影响?”

陈贵良:“方便逃课。元培班的学生,授课老师不会点名。因为有时候不去上课,是报的课程撞车了。连期末考试都有可能撞车,导致老师不得不出一套副卷。”

杨岚:“特别新奇的教学模式,居然连考试都会撞车。所以你经常逃课,然后去公司处理事务?”

陈贵良:“对。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字节跳动的员工已经突破200人,游戏科学的员工也有160多人。我得为他们的饭碗负责,也得对投资人负责。”

杨岚:“所以,你之前说怕自己彻底不回学校上课了。是因为工作和写作太忙?”

陈贵良:“现在轻松得多,公司已经正常运转起来了,管理层可以处理大部分事务。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才忙,现在想想都不知道自己怎么过来的。”

杨岚:“听说校内网用户破千万了?”

陈贵良:“对,而且以大学生居多。估计全国有接近一半的本科生、大专生,都在使用我们的校内网。”

杨岚:“令人震惊的数据。你掌控着一半大学生的网络社交。”

陈贵良:“不能叫掌控,只能说给同学们提供一个网络社交平台。海内网在两个月前,注册用户就已经破千万,那是给所有人提供的平台。包括许多明星,也选择在我们的网站跟大家交流。”

杨岚:“你还没毕业,就做出这么大的事业,心态上有什么变化吗?”

陈贵良:“说没有变化是扯淡。有时候觉得自己特牛逼,天老大,地老二,我老三。这种心态不好,容易脱离群众,变得高高在上不知所谓。”

杨岚:“怎么调整?”

陈贵良:“慎独。”

杨岚:“嗯?”

陈贵良:“就是在没人督促的时候,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并且自我反省的意思。我不是说要变成什么正人君子,而是每个人每天都会犯错误。认识错误,并尽量改正,就能不断提升自己。”

杨岚:“我又学到了一个词汇。你更像一个文化人多过商人,从你写的《明朝那些事儿》就能看出来。”

陈贵良:“还好,有很多教授帮我把关,尽量不出现常识性错误。”

杨岚:“你的《明朝那些事儿》第四册、五册,最近冲到图书畅销榜第二了。”

陈贵良:“第一是什么书?”

杨岚:“《世界是平的》,一本国外经管类图书。”

陈贵良:“那我没意见,人家在全世界都卖得好。”

杨岚:“排第三的是《品三国》。同为历史科普类图书,你怎么评价《品三国》?”

陈贵良:“不想评价。”

杨岚:“为什么?”

陈贵良:“易教授是中文系教授,而不是历史系教授。我持保留意见。”

杨岚:“第四名和第五名,分别是郭小四的《悲伤逆流成河》、韩韩的《一座城池》。你跟他们都是新概念作文大赛出身,他们还写博客帮你推过书。现在还有联系吗?”

陈贵良:“保密。”

杨岚:“未来还会继续保持学生、作家、商人的三重身份?有没有考虑过休学?”

陈贵良:“只要北大不让我退学,我就死皮赖脸混着呗。写完《明朝那些事儿》,我不打算再写书了,至少不再写这种长篇。这书预计写八册到九册,查资料简直累死人。”

一直聊了几十分钟,也不知道杨澜最后怎么剪辑。

她还带着团队,跑去陈贵良的公司录了一圈。

后来号称高端访谈节目的央视《对话》,此时其实主要在走下层路线,普罗大众很喜欢看名人在《对话》里撕逼。

《锵锵三人行》和《杨澜访谈录》,目标受众则要中高端一些,尤其是受白领和学生群体追捧。其实聊天内容还是以闲谈为主。

那期《锵锵三人行》已经播出了,电视台的收视率一般般,但在网络上却很受欢迎。盗版下载量和网站播放量都特别高。

等《杨澜访谈录》播出,效果肯定更好,毕竟有东方卫视这种平台。

可以刷逼格。

陈贵良没有想到的是,他跟杨岚聊了半天,最后火起来的却是“慎独”二字。

因为这节目有很多企业家、高管和白领收看,他们觉得“慎独”特别有格调。打听之后,知道了“慎独”的出处,于是当成口头禅挂在嘴边。

甚至请来书法家,写下“慎独”二字挂在办公室。

企业家也追时髦的,一会儿追《狼图腾》的狼性文化,一会儿又追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后来还一窝蜂去追大刘的《三体》。

正巧这段时间于丹很火,《论语》什么的可以拿来装逼。

陈贵良说的“慎独”二字,赶上了于教授的儒学时髦,莫名其妙就在某些圈子里流行起来。

尤其是那些草莽出身,没啥文化又想把自己包装成文化人的企业家!

企业家们既然喜欢,玩成功学的“大师”们,自然也要采用这玩意儿。正好陈贵良就比较成功,可以作为成功学的现实案例。

妈的,这种场面想象一下:

一个看起来就很高档的大厅里,成功学大师西装革履站在台上,台下是无数付费参加培训班的成年人。

音箱里播放着《阳光总在风雨后》或《真心英雄》,大师讲述着陈贵良的励志创业故事,兜售时下最流行的儒家修身学问。张口“慎独”,闭口“论语处世之道”……

人都给你忽悠瘸了。


上一章  |  重启人生目录  |  下一章